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此前,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作为民主党派和深度贫困地区政府领导干部双重身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全面落实精准脱贫要求,认真履行参政议政和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职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念兹在兹心系群众,向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看齐
领导干部应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看齐。一要学习总书记情系基层群众的亲民情怀。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干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必修课”,自觉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二要学习总书记践行群众路线的敬民情怀。必须坚定践行群众路线,始终关注群众最盼、最急的问题,深入调研,察实情、获真知、办实事、得实效。三要学习总书记敢于为民担当的为民情怀。必须自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对工作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通过为民担当,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聚焦聚力脱贫攻坚,整合资源努力改变凉山贫困面貌
自去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作出重要讲话一年来,凉山落实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各民主党派扎实开展民主监督工作,贫困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贫困村发生可喜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挪穷窝。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万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0097人,25.88万贫困群众实现安居梦。二是改穷业。新建大棚蔬菜基地2.7万亩,实施“借畜还畜”35万头(只),新增家庭农场500个、农民合作社400个。三是拔穷根。全州小学、初中阶段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8%、2%以内,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初中毕业生基本实现应读尽读。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新胜利,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三是换穷貌。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农民夜校培训群众245.2万人次;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深入治理婚丧嫁娶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问题,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发生积极变化。
围绕问题抓好调研,助力凉山驱赶愚昧落后贫穷之鬼
当前,凉山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通过扎实调研,凉山主要有四方面的困难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薄弱。交通闭塞、安全住房建设任务艰巨繁重,公路密度仅为每百平方公里45公里,11个深度贫困县均不通高速公路,尚有3441个村民小组不通路;有5.5万户贫困户住房达不到安全标准。最大的瓶颈是产业薄弱。农户生产以马铃薯、苦荞麦等传统作物为主,农业产量低,增收渠道单一,缺乏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市场经营主体带动,林果业处于发展阶段,尚未产生经济效益。最大的短板是教育卫生滞后。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明显不足,特别是彝区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控辍保学”任务艰巨;等级以上医院总量偏少、分布不均,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滞后,11个贫困县还有627个建制村无卫生室,医疗卫生人才紧缺。最特殊的问题是动力不足。脱贫主体意识缺失,部分贫困群众安于现状,单纯靠外界帮扶被动脱贫,习惯等低保、盼救济,内生动力不足。此外,高价彩礼、薄养厚葬、超生多生等现象突出。
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中发挥作用
我们要继续发挥民主党派优势,结合政府分管联系工作,用工作的辛苦换来群众生活的安逸,绝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一是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职能,做好民主监督工作。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参政议政,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聚焦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情况、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情况、贫困县摘帽的情况、中央省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把民主监督过程变成发现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二是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做好政府分管工作。深入实施凉山州教育振兴计划,巩固“一村一幼”成果,加快“一乡一园”建设,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狠抓“控辍保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艾滋病防治攻坚三年行动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生育秩序整治,破除“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现象。三是紧扣“四个好”的目标,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深化“四好”村、“四好”文明家庭创建,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和“等靠要”思想;大力推进文化扶贫惠民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旅游扶贫工程,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下一步,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特殊关怀和中共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百倍用心、千倍用力,为夺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
(作者肖春,民革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民革凉山州委会主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